刘博(高级实验师)

发布者:刘博发布时间:2018-06-11浏览次数:3481

一、基本信息

姓名:刘博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34

祖籍:重庆市万州区

联系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238号,邮编266100.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联系电话:0086-532-66781986(Office A210)

E-mail 地址:liubo@ouc.edu.cn

  

二、简历

1. 学习经历

2002.09-2006.06,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理学学士学位,中国成都

2006.09-2009.06,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质硕士学位,中国青岛

2012.09-2017.06,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质博士学位,中国青岛

  

2. 工作经历

2009.07-2011.12,中国海洋大学,助理实验师

2012.01-2018.12,中国海洋大学,实验师

2019.01-至今,中国海洋大学,高级实验师

  

3. 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重要专著

[1]2018年,李三忠,索艳慧,刘博,编著,《海底构造系统(上)》,北京:科学出版社.

[2]2018年,李三忠,索艳慧,刘博,编著,《海底构造系统(下)》,北京:科学出版社.

[3]2019年,李三忠,赵淑娟,索艳慧,刘博,李玺瑶,编著,《区域海底构造(上)》,北京:科学出版社.

[4]2019年,李三忠,刘博,李玺瑶,李阳,索艳慧,编著,《区域海底构造(中)》,北京:科学出版社.

[5]2019年,李三忠,曹花花,于胜尧,赵淑娟,王誉桦,刘博,编著,《区域海底构造(下)》,北京:科学出版社.

  

4. 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冲绳海槽变换构造研究,2019-2021,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东北日本俯冲带弧前深部构造特征及其对板间逆冲型大地震的影响,2020-2023,骨干成员。

3)科技服务项目,阳江—一统暗沙隐伏断裂带构造特征及其控盆,2020-2022,骨干成员。

4)科技服务项目,中国东部大陆边缘深浅构造及其资源效应,2018,骨干成员。

5)科技服务项目,华北中心元古代原型盆地特征和构造演化研究,2016-2018,骨干成员。

6)安徽省国土资源科技项目,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深部构造背景:大别和江南构造带的制约,2012-2013,骨干成员。

7)中国海洋大学实验室基金,虚拟现实地震解释技术实践教学研究, 2019,主持。

8)中国海洋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海洋测绘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8,主持。

9)中国海洋大学实验室基金,高密度电法仪数据合并系统开发研究,2011,主持。

  

三、主要学术领域

1. 学科方向:构造地质学、海洋地质学

2. 应用基础:基于地球物理数据平台,利用构造解析的方法与技术来研究不同时期构造变形过程和大地构造演化。侧重中国东部及邻区海域中新生代陆内构造和陆缘构造,集中对比分析陆壳不同深度层次与不同地史时期的不同类型构造、构造迁移规律与不同变形机制。

3. 近期研究兴趣

1)洋陆过渡带:中国东部中-新生代陆内构造变形与西太平洋板缘作用

2)海底构造系统:西北太平洋中-新生代俯冲带过程与地质灾害

  

四、发表论文目录

[1] Liu B, Li S Z, Suo Y H, Li G X, Dai L M, Somerville I.D., Guo L L, Zhao S J, Yu S. 2016. The geological nature and geodynamics of the Okinawa Trough, Western Pacific. Geological Journal, 51(S1):416-428.

[2] Liu B, Li S Z, Jiang S H, Suo Y H, Guo L L, Wang Y M, Zhang H X. 2017. Origin and model of transform faults in the Okinawa Trough. Marine Geophysical Research, 38(1-2) :137-147.

[3]刘博,李三忠,王鹏程,刘鑫,李玺瑶,赵淑娟. 2018. 长江中下游深部构造特征及其中生代成矿动力学模式. 岩石学报34(3): 799-812.

[4]刘博, 李三忠, 金宠,戴黎明,周永刚,刘恩山,郝义,王涛,王建,刘丽萍,刘鑫. 2009. 桂北河池宜州断裂带及邻区构造特征及其演化:柳城段浅部到深部构造的启示.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4):488-496.

[5]李三忠, 索艳慧, 刘博, 刘永江, 李玺瑶, 赵淑娟, 朱俊江, 王光增, 张国伟.2018. 微板块构造理论:全球洋内与陆缘微地块研究的启示. 地学前缘25(5):324-355.

[6] Li S Z, Suo Y H, Li X Y, Liu B, Dai L M, Wang G Z, Zhou J, Li Y, Liu Y M, Cao X Z, Somerville I, Mu D L, Zhao S J, Liu J P, Zhen L B, Zhao L T, Zhu J J, Yu S Y, Liu Y J, Zhang G. 2018.Microplate Tectonicsnew insights from micro-blocks in the global oceans, continental margins and deep mantle.Earth Science Reviews, 185:1029-1064.

[7] 2019. 李三忠, 曹现志, 王光增, 刘博, 李玺瑶,索艳慧, 姜兆霞,郭玲莉,周洁,王鹏程,朱俊江,汪刚,赵淑娟,刘永江,张国伟. 太平洋板块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板块重建. 地质力学学报, 25(5):642-677.

[8] 2017. 郭玲莉, 李三忠, 赵淑娟, 刘博, 索艳慧, 王倩, 周在征.洋-陆转换带类型与成因机制. 地学前缘24(4):320-328.

[9] 2016. Lai Z Q, Zhao G T, Han Z Z, Liu B, Bu X J, Leng C X. Back-arc magma processes in the Okinawa Trough: new insights from textural and compositional variations of plagioclase in basalts. Geological Journal, 51(S1):346-356.

[10] 2016. Li X Y, Zheng J P, Li S Z, Liu B,Xiang L, Wang Y M, Liu X. Late Triassic orogenic collapse and Palaeo-Pacific slab roll-back beneath central South China: Constraints from mafic granulite xenoliths and structural features.Geological Journal, 51(S1):12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