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从水体到海底边界层的海洋沉积过程、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海洋地质灾害、海底探测技术和海底工程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十五”到“十二五”期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3项、面上基金5项、973课题3项、863课题3项、908专项课题4项,承担大型企业技术服务项目30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约100余篇,获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发明专利30项,出版专著5部。是我国最早开展海洋工程地质、海洋灾害地质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单位之一,被多个海洋油田选为长期技术支撑单位。

主要研究内容

1.沉积物“源-汇”效应与沉积记录

围绕海洋沉积物“源-汇”效应、海洋沉积记录与环境演变开展工作,未来突破方向:(1)河口海岸与陆架边缘海颗粒物传输、沉积和再分配的过程与机制;(2)陆架海颗粒物相关的生源要素和污染物的“源-汇”过程及环境效应;(3) 海底沉积记录与海洋环境演化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2.海底沉积过程与工程安全

围绕海底沉积环境与沉积过程、海底工程探测与安全评价开展研究工作,未来突破方向:(1)与我国深海能源开发结合,加快南海海底沉积环境与工程环境制图研究;(2)  海底灾害地质体形成演化的机制和复杂海底工程探测图谱的编制;(3)  海洋工程安全保障探测技术的推广和海底管道状态探测自动识别系统的研制;(4)  逐步完善胜利埕岛油田海底工程数字化系统,成为我国海底工程数字化的示范。

3.海洋工程地质与环境评价

围绕海底土动力学、海洋工程地质调查与评价开展研究工作,未来突破方向:(1)浪、流、潮联合作用下海底土动态响应机理研究;(2)海洋地质灾害发生机理及其对海底工程影响评价;(3)海底工程安全评价软件系统开发。

该方向主要正高职研究人员:

李广雪(教授/泰山学者)、王厚杰(杰青)、范德江(教授)、王永红(教授)、吴建政(教授)、冯秀丽(教授)、曹立华(教授)、杨荣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