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球科学学院立足学科专业特色,将劳动教育与野外实践教学深度融合,通过“专业劳动+生活劳动”双轨并进模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重视劳动技能与劳动品德培养,实现了劳动教育专业性、实践性、学术性和应用性相统一,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地学专业劳动教育体系。
图 1 地学院融合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践行“四同”实践模式(师生同吃同住同研同行),将“行走的课程思政”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艰苦环境中锤炼出吃苦耐劳品质。依托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探测等专业技能训练开展劳动教育,在烟台桃村断裂带调查、仰口海滩规划、栖霞地下水资源调查等实践项目中,深度发掘学生解决复杂地质问题的实践能力及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奉献精神。
图 2 生活劳动与专业劳动相结合
在长期的劳动育人实践工作中,学院取得了显著的劳动教育成效。学院“基于高密度电法的山东栖霞市桃村镇陆地淡水资源探测”和“桃村断裂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调查”分别获评山东省劳动教育典型实践项目和典型案例,“地质认识实习”等3门课程入选省级、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地球科学实践教学教研室”获评首批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近年来,学生依托实践项目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5项,发表SCI期刊论文等创新成果6项,在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
下一步,学院将继续深化“专业+劳动”育人模式,推动劳动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培养相结合,为服务国家海洋战略培养更多“胸怀蓝色梦想”的创新型地学人才。
图 3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屡获佳绩
来源: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审核人:胡业文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