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七月行,红旅结合促振兴

发布者:张婧发布时间:2022-07-25浏览次数:115

7月2日-5日,海大学子赴安徽金寨实践调研队前往金寨县大湾村,汤家汇镇等地,以“中国革命老区第二将军县红色记忆的探索”为实践专题,身体力行,参观红色展馆,感悟红色精神,走访乡村老人,采访党支部书记,用实践一步步勾勒出金寨县乡村振兴新模式的轮廓。


调研背景


近年来,皖西革命老区金寨县加强红色文物保护利用,通过启动红色文化大数据体系、开发红色资源、推进文旅融合等举措,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老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寨县是安徽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山区县和旅游资源大县,也是中国第二大将军县,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同时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本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员将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切身体会寨县脱贫振兴路上取得的成绩,总结金寨作为红色老革命区的发展经验从而为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新模式、新借鉴。


调研内容


铭记历史 不忘初心

红军广场的建设紧紧抓住金寨是革命老区、红军故乡、将军摇篮这一历史特点,运用数字和浮雕等现代设计理念,充分展示革命战争年代金寨县境内的革命史实以及金寨人民作出的伟大贡献。建成后的红军广场与烈士塔、红军墓园、烈士陵园博物馆、红军村等连成了有机的整体,大大提升了红色旅游品位。

红军广场前的台阶共有59级,它寓意着在金寨县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诞生了59位开国将军。在这59位开国将军中,有1位上将、8位中将、50位少将。因此,金寨县成为了中国第二将军县。当队员们拾阶而上,向着烈士陵园博物馆行进时,一种敬意自我们心底油然而生。队员们一边行走,一边回想着博物馆内各位将军的英雄事迹。当队员们走进烈士陵园博物馆时,感觉与历史来了一次近距离接触。那些历史老照片,烈士衣物、米袋、枪支,一份份重要文件仿佛在向他们诉说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的故事,传递着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更教会后人要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红色小镇 长征故地



环顾着四周的山峰和深谷,很难想象当年在没有便捷交通的情况下革命先辈们是如何克服困难度过这一段充满艰辛的岁月。小镇的公路与盘山公路由一座横跨深谷的大桥相连,站在桥边可以看到远处的烈士纪念塔,即使是这样远远看过去,心中的敬意也油然而生,这一段峥嵘岁月,虽在深山,其精神却永存。





这样的一段红色的历史想必也能吸引许多心怀家国,感铭历史的人们前来探索和旅游,感怀深山中的红色的故事。

新时代,新征程;新启航,新宏图。汤家汇镇人民汲取红色信仰的力量,紧紧围绕“汤家汇红色小镇”,以红色基因为主线,以绿色生态为延展,以红色文旅为主导,以红色文创为延伸,创新智慧旅游新业态新模式,传承红军精神,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谱写新时代新长征的伟大华章!



建功新时代 星火大湾行




金寨县大湾村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曾经的大湾村由于封闭的交通、落后保守的思想、薄弱的产业基础,让这里成为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全村1032户3507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42户707人,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20%。2016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寄语当地干部群众——要把老区经济发展搞上去,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大湾村全体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易地扶贫搬迁、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就业等各项措施齐头并进,于2018 年实现脱贫。如今的大湾村,已从深度贫困村华丽变身为致富幸福村,处处涌动着发展活力,家家充满了欢声笑语。村民们摘掉了贫困帽子,过上了小康日子,书写了精准脱贫的“大湾答卷”。

大湾村借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大湾村座谈会会址、六安六区十四乡苏维埃政府旧址、追梦路上的大湾村展馆、汪氏宗祠等红色旅游资源的宣传力量,结合汪家大湾古民居、大王庙、大别山农耕民俗文化展览馆等民俗文化资源,以及大湾十里漂流、十二檀古树群、中国红岭公路、露营基地等林业生态资源,建立了由26 栋村居民房构成的精品民宿群,发展出了具有大别山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模式。

队员们跋涉60多公里从金寨县城到大湾村,沿途山清水秀,烟雾缭绕,山峦俊秀,碧绿的群山掩映在湛蓝的天空之下,仿佛古书中的仙境。在这里队员们成功拜访到了老党员汪新春和大湾村党支部书记“中国好人”何家枝,并通过先辈们的讲述了解到了大湾村的前世与今生。


图片


在对何书记的采访过程中,队员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这些年大湾村的发展和进步。从贫困落后走向小康,既离不开每一位努力的党部工作者,更离不开每一位勤劳奋斗的村民。除了基本的农业生产活动,大湾村村民也积极参与集体经济的建设——走在路边就可以看到许多参与漂流项目的村民,他们热情的指挥着游客进行漂流项目,当然,这也成为他们增收的方式之一。在采访之前,队员们与当地的村民进行了交谈,这里的村民们热情好客,帮助大家了解大湾村的历史,同时,他们也十分了解村子里面实行的各项政策,告诉队员们一些民生工程真切切地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图片


近年来,在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带领下,大湾村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茶产业及旅游业,积极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兜底扶贫等工作。大湾村建设完成了4 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群众129 户共计439 人;以“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为指导方针,积极引导和帮扶群众发展特色产业,依托茶叶资源优势,带动群众就近就业32 人,户均年增收4000 余元;同时,积极开发民宿旅游、大湾漂流等项目。如今的大湾村变成了“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的明星村。


图片



经过几天的参观和走访,实践队的队员们都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首先是体会到了长征红色革命精神,在当今交通运输如此发达的情况下,都需要乘坐数小时的公交,可以想象当年的红军战士们在长征路上艰难前行的不易。在革命博物馆中有一面写满了烈士姓名的墙,当队员们走过时肃然起敬,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革命先辈们不屈不挠的意志。如今,深山之中革命先辈们走过的长征路正在逐渐绽放光芒,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缅怀和体验,相关的革命老区藉此发展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让红色精神成为永远传承下去的基因,让深山密林中的乡村迸发出新的活力,这样就提升了乡村的原生动力,使得村民的内在动力被激发,进而努力建设乡村,吸引更多的游客,形成良性循环。当队员们走过、看过这一发展模式的每一个环节,一条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相辅相成的路便清晰的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中,而新一代青年人也会继续深入地分析这一模式,并期望这一发展模式能在更多的地方实行,为更多的乡村带来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