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本科生陈钰瑩在国际SCI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发布者:董立超发布时间:2021-03-20浏览次数:754

近日,国际SCI知名期刊MarinePollutionBulletin(影响因子:4.049)发表了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2018级地质学本科生陈钰瑩为第一作者、刘明老师为通讯作者的学术论文—“Metals in Yellow River estuary sediments during the 2018 water-sediment regulation scheme period”,报道了黄河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口临近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环境效应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还得到了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期刊微信公众号的推介。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长期以来水少沙多、下游河道淤积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为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重大挑战。自2002年起,黄河水利委员会利用干流大型水库实施调水调沙,改变了自然状态下黄河物质的输送模式,使调水调沙阶段成为黄河入海物质输送的主要时段,并对下游河道和河口三角洲产生重要影响。重金属是影响河口近海海洋环境的重要污染物,其向海输送格局同样受到流域水库调控的重要影响。连续多年的观测研究表明,调水调沙期间黄河重金属的入海通量约占全年的30%~57%,揭示如此巨量的重金属在短期内快速输送入海对河口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是亟需研究的重要环境问题。


本研究针对2018年黄河调水调沙实施的两个阶段,开展了黄河口表层沉积物物质组成重金属含量、主要来源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入海沉积物组成和重金属含量均对调水调沙的阶段性进程有良好响应,该期间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未对河口环境造成显著的污染,但值得注意的是As元素是河口环境的潜在威胁。该研究揭示了调水调沙这一事件性过程影响下黄河输运重金属对河口环境的影响,对深入认识流域人类活动影响下大河污染物输送及其环境效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并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学院历来高度重视本科生研究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也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和SRDP项目。本研究为陈钰瑩同学参与SRDP项目过程中与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有机结合完成,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A0600904)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6054)等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marpolbul.2021.112177

  

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口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