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填图:以特定的符号和线条反映某地区岩石分布、地层时代和构造形迹的平面图件的编制过程。
地质填图路线图:表示野外填图路线和定点。
在手图上如实作出,要求如下:
1.每条路线不需要编号,用虚线表示出来; 
2.在路线上用实心圆表示出点位,附近标出编号;
3.有图框、图名和比例尺。
地质填图(广义的)的一般流程
野外阶段:路线踏勘,了解区内地层和构造的发育和分布情况;地层实测剖面,明确区内地层的岩性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划分地层单元;地质填图(狭义的),确定区内地层、岩石和构造的平面分布;
室内整理阶段:包括岩石或古生物标本鉴定和分析、图件制作、报告编写和出版等等。
地质填图方法:地质填图路线的布置取决于野外地层出露情况和交通条件,大致分为两类:1. 横穿路线,路线与构造线垂直,常用;2.追索路线, 路线与构造线平行,用于重要地质界线如断层交会处、褶曲封闭端、小岩体等。
每条地质填图路线由若干观测点组成。观测点包括地层分界线、断层线及断层交叉点、岩体边界、褶曲轴部和转折、节理统计点、矿化点或矿层、泉眼等等。观测点的布置视地质情况而定,原则是充分利用人工露头及良好的天然露头,以最小的点、线保证主要地质界线的正确,不要盲目分布均匀,而要稀疏有节,抓住关键。
定点: 将观测点标定在地形图上。可以利用罗盘交汇、目测距离、地形标志、地物标志、手持GPS等等来标定观测点。标定的精度按生产规范水平误差不能超过1mm,高度误差不能超过等高线距。
联线: 联结相邻观测线上的同一地质界线。要善于利用产状要素(地层、断层等)与地形的关系(即露头的“V”字形法则)、露头形态特征、土壤或残积物颜色、地貌特点、植被等来判断地质界线的延伸情况,并正确的绘制于地形图上。
地质填图的国标:国家对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填图都有相应的和要求。1:5万地质填图的要求为,基岩山区的路线间距一般为400 – 800米,点距为300 – 500 米;分层界线、接触带、化石层、矿化层等的标定误差不超过50米;只标定直径大于100米的闭合地质体。
地质填图的地层单元: 实习区地质填图的地层单位包括 S、D、C、P、T、J和Q。
具体要求: 每条路线和每个控制点都要求标定在手图上,控制点连续编号;
要求每平方公里的地层界线控制点不少于3个;在地层界线控制点上,要求取两侧的岩石标本(要求编录),测量地层产状;在地层界线或构造控制点上,一般要求做地质素描图。
野外记录格式:随着地质填图路线的开展,记录下路线上每个观察点上的观测内容。每条路线的开始都要求单独另起一页记录,在该页上面写清楚当天的日期、星期、天气和工作地点。每个观察点要填写和描述的内容包括点号、点位和点性三方面。 
点号: 所有的观察点都要连续编号,采用“TS”或“No.”等为前缀的阿拉伯数字,如“TS05”或“No. 23”; 
点位: 观察点位置可根据地质图或附近标志明显的地貌或人工参照物来确定,象山峰、垭口、沟口、小路分岔、路标、桥梁等等都可以用来做参照物; 
点性: 要尽可能地详细观察和描述地质现象,内容包括地质现象的组成、岩石学特征、地质时代、形状和规模等多方面。此外,还要测量地质体的产状和尺度,画地质素描图或照相,采集岩石或化石标本。所采集的岩石和化石标本也要分别统一编号,将编号登记在每个观察点描述的后面,并且用记号笔或红蓝铅笔在标本表示出来。

 

返回首页
返回